3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总结工作、科学分析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全区科技工作2025年3月28日,自治区科技工作会议现场。
2024年,全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成为西部创新转型的典范。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是高位推动科技强区建设的关键一年,全区科技系统要锚定。2035年建成科技强区的战略任务,做好以下重点工作。
一、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
全面对标中央的科技强国意见,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制定自治区加快建设科技强区的实施意见,着力提升体系化科技创新能力。
研究编制“十五五”自治区科技创新规划,加强与自治区总体规划、国家科技规划衔接落实。
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,全面纳入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整体布局,引领带动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国家创新网络,辐射影响中亚国家,为建设中国—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科技支撑,更好服务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大局。
二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
以平台建设牵引夯实创新基础,加快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、新疆智能装备研究院、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、天山实验室等已落地建设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尽快见效。努力创建鹏城实验室新疆基地、富油煤资源化学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。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新疆能源化工实验室,谋划建设好煤炭、水资源、绿色矿业、生物育种、生物医药等领域新疆实验室。
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始终站在科技创新服从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现实需要的政治高度,保持战略定力,围绕自治区“十大产业集群”关键共性技术和“卡脖子”难题,瞄准油气、煤炭、绿色矿业、新型电力系统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产业链薄弱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,组织区内外优势科技力量联合攻关,开展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,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地新疆,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
三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
充分发挥中央驻疆企业的作用,在新疆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,鼓励享受平台有关激励政策;聚焦新疆产业发展“卡脖子”技术问题,实施自治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,给予资金支持;加快推动与新疆签署投资协议的中央企业在疆建立研发机构。
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加强科技创新投入绩效考核,建立驻疆央企研发投入长效跟踪服务机制,建立区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,支持国有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,加强对企业研发平台建设补助。
实施好高企倍增行动,加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,用好高企发展专项资金,保存量、扩增量,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年翻一番、达到5000家以上。
四、努力营造高品质创新生态
高度重视中试基地建设,学习四川先进经验,设立专项经费探索实施“中试+”行动,围绕油气化工、煤化工、绿色矿业、生物医药等领域支持建设一批中试基地,推动“中试+金融、中试+研发、中试+孵化”等。
学习借鉴陕西秦创原经验,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产业园区培育力度,高质量运营新疆科技成果(技术)交易中心,推动理工类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全覆盖,促进科技成果、资本、市场的高效对接。
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,强化科技金融赋能,加大财政科技投入,构建多元化市场化投入体系,引导金融资本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硬科技。探索推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,扩大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,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。发挥自治区科技风险投资基金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作用,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企业发展。
五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
学习陕西科技成果转化先进经验,在自治区部分高校、科研院所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、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改革,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机制,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,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、形成产业。
创新人才引育机制,推动新疆高校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,探索“科学家+工程师”模式联合开展科研攻关。鼓励高校与企业人才“互聘共享”双向交流,从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派一批专家到企业担任“科技专员”,从企业遴选一批“产业教授”到高校授课。
实施好科技领域重点人才计划,对优秀创新人才给予持续稳定支持,探索整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,以人才工作的主动,更好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、高质量发展的主动。
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、副厅长王成在讲话中说:“科技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,涉及多个环节和多方面因素,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,关键是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。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,将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,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紧密结合,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整体优势,更好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、产业强、经济强。